来源:环保水圈
1、预处理段
1、曝气沉砂池可以考虑延长池长,优化水力旋转效果,并合理选择提砂方式;
2、旋流沉砂池可以通过进水渠的水量波动自适应调节、搅拌器高度及搅拌角度的合理设计等克服其顶部低流速、底部高流速的不合理流场分布特征;
3、初沉池改造可以考虑其改为厌氧区或(预)缺氧区,增加生物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。
2、生化段
1、通过原生化池扩建或者改造初沉池等方式,使待处理污水的碳氮比升高,具有较高的TN 去除效率,并且在设计改造成本上也有较大优势;
2、单元改造可选用新型工艺(如MBR或MBBR),提高生化池内污泥浓度,降低污泥负荷。在优先保证厌、缺氧区容积的条件下,也可选择采用泥法-膜法联用的方式,通过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,来达到提标升级的目的。
3、深度处理段
1、对沉淀效果不理想的处理工艺,可考虑增建高密度沉淀池;
2、对过滤单元效果一般的处理工艺,可考虑反硝化深床滤池、曝气生物滤池等兼有过滤和生物脱氮功能,可对BOD5、SS、NH3-N、TN等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。